以心叩壁
六十余年前,李云鶴初到敦煌莫高窟第161窟,面對剝落壁畫,他自主創(chuàng)造竹刀、氣囊注射器等工具。

從1960年代至2017年,他足跡遍布甘肅多地石窟,三年曾修復第161窟60平米壁畫,退休后仍奔赴各處修復“生病”的壁畫與塑像,視壁畫重于自身。千年時光流轉,莫高窟面臨著酥堿、起甲、空鼓等壁畫病害,如果不及時保護,一旦脫落無法挽回。

李波接過父親李云鶴的接力棒,操作AI系統(tǒng)開展修復工作,他遵循 “干一行、愛一行,鉆一行、精一行” 的理念,從學徒成長為“全國技術能手”,讓“莫高精神”在戈壁灘延續(xù)。

敦煌莫高窟內,年輕修復師們運用顯微光譜儀、高清測繪設備,還借助AI系統(tǒng)——基于3萬組歷史數(shù)據(jù)生成三種補全方案。“人腦”與“算法”協(xié)作,以現(xiàn)代技術賦能文物修復,開啟文物保護新圖景。

技融匠心
在麥積山石窟,59歲的高級文物修復師牟常有,四十年來雙手撫過二十多座洞窟。

射燈下他的背影投射在石壁上,宛如千年前“面壁”場景,以刀尖輕刮的細致動作,續(xù)寫石窟修復篇章。他總是覺得時間緊迫,力求多做修復工作,每當文物得到妥善保護,心中便滿是滿足。
眾手協(xié)作
祁連山麓馬蹄寺千佛洞的修復工作以團隊形式開展,成員分工除塵、注膠、記錄數(shù)據(jù),還借鑒敦煌研究院技術經(jīng)驗。

甘肅省文物保護維修研究所遵循國際準則,完成數(shù)百平方米壁畫加固與病害治理,展現(xiàn)省域協(xié)作力量。
總策劃:張振宇
監(jiān) 制:狄東陽
統(tǒng) 籌:呂庚青
視頻制作:余守萱 王如 薛敏
素材來源:敦煌研究院 人民日報

- 2025-09-24【甘快看】2025相約敦煌·圖解|第八屆敦煌文博會成果豐碩 絲路文化交流再譜新篇
- 2025-09-242025相約敦煌·圖解|第八屆敦煌文博會成果豐碩 絲路文化交流再譜新篇
西北角
中國甘肅網(wǎng)微信
微博甘肅
學習強國
今日頭條號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