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秋時節(jié),露將凝霜,荻花瑟瑟,落木蕭蕭。值百花開盡之時,仍有菊花凌寒盛開,裝點著秋色。《禮記•月令》記載“季秋之月,鞠有黃華”,意思是黃色的菊花在農(nóng)歷九月盛開。作為秋季的重要物候,菊花呈現(xiàn)著隱逸超脫、傲寒自守、凌霜不凋的鐵骨霜姿,被譽為“花中四君子”之一。
菊是恬淡自處、不趨炎附勢的隱逸者。東晉詩人陶淵明任彭澤縣令時,不愿為五斗米折腰事權(quán)貴,辭官隱居后寫下“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”的詩句,描繪了隱于田園間自在閑適的生活,借“采菊”寄托不喜權(quán)貴、清白不污的志氣。及至北宋,周敦頤在《愛蓮說》一文中用“晉陶淵明獨愛菊”“予謂菊,花之隱逸者也”等語句贊揚陶淵明和菊花共通的隱士品性。我們也應慕菊花隱士之風,不為利祿折腰,不受聲名所累,淡泊明志,清白立身。
菊是傲然凌寒、不隨風零落的孤勇者。南宋陸游《劍南詩稿》中收錄有一首詠菊詩,首句“菊花如端人,獨立凌冰霜”,以正直之人喻菊,贊頌菊花即使面對嚴寒與風霜,仍于深秋獨自盛放,接著寫下“高情守幽貞,大節(jié)凜介剛”來強化菊的堅貞守節(jié)形象。菊花衰敗后不隨秋風飄落,仍系于枝頭懷抱清香而枯萎。南宋朱淑真《黃花》詩中“寧可抱香枝上老,不隨黃葉舞秋風”的自喻,正是菊花堅貞不渝的生動寫照。南宋末年,鄭思肖在《寒菊》詩中也曾發(fā)出“寧可枝頭抱香死,何曾吹落北風中”的悲壯吶喊,以寒菊象征忠于祖國、不向外敵屈服的凜然氣節(jié)。我們當以菊花凌寒獨放、寧枯不屈的一腔孤勇,去砥礪品行、拒腐防變,真正做到耐得住寂寞,經(jīng)得住風霜,守得住底線。
菊是豪氣干云、不屈從壓迫的進取者。近代民主革命志士、巾幗英雄秋瑾描寫的菊,“鐵骨霜姿有傲衷,不逢彭澤志徒雄”,表達革命者對抗腐朽現(xiàn)實的孤傲姿態(tài)和缺乏知音的壯志未酬;“夭桃枉自多含妒,爭奈黃花耐晚風”,通過對比夭桃的嫉妒與菊花的風骨,突顯革命者不畏世俗非議、堅守理想信念的意志。1929年重陽節(jié),毛澤東在井岡山革命根據(jù)地寫下“戰(zhàn)地黃花分外香”,以歷經(jīng)硝煙依舊漫山遍野盛開的菊花象征星火燎原的革命形勢,展現(xiàn)出革命者遠大的抱負與積極樂觀的開朗胸懷。
菊傲寒霜,無懼秋風。我們應學菊花不為名利折腰,不向歪風低頭,不滅正氣鋒芒的品格,立淡然自處之心,鍛寒枝抱香之骨,鑄清廉擔當之魂。(李崇)
- 2025-10-13南街走筆丨談談“認真”
- 2025-10-13對話丨文化自信點燃文旅熱火 訪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秘書長金準
- 2025-10-13監(jiān)督保障在一線丨護航文旅市場熱中有序
- 2025-10-13西固:緊盯生態(tài)環(huán)保責任落實 精準監(jiān)督守護黃河安瀾
西北角
中國甘肅網(wǎng)微信
微博甘肅
學習強國
今日頭條號










